那一刻,华夏大地悲恸欲绝,炎黄子孙泣不成声。
那一刻,中华儿女万众一心,两岸三地精诚抗震。
时间追溯至5月12日下午,盆地的阳光阴郁地散落,灰色的云朵慵懒地飘荡在细纹斑驳的天空深处,暑气弥浓的季节,黏着的汗液膏药般地结附在皮肤上,怎么擦也擦不净。氤氲潮湿的空气里,随时都可以拧出水来,融融的柏油马路上,川流不息的车辆缓慢地移动着。树枝间的知了,也懒得高歌,躲在树叶下寻找一息凉意。
年轻的母亲,一边摇醒熟睡的孩子,一边催促还在翻寻车钥匙的男人,别耽误了孩子的上课时间;卖冰棍的老太太,坐在遮阳伞下,慢腾腾地打开冰柜,笑容慈祥地去取冰棍,旁边,一个仅能够到冰柜的小男孩,双手扒着冰柜盖,脏兮兮的小手里,抓着一枚硬币,眼巴巴地盯着老太太的手掌;蒸腾的胡同口,一群孩子赤裸着上身,光着脚丫子,四下追逐嬉闹着,来不及擦去小麦色肌肤上,滚滚而落的汗水;写字楼内,空调温度已经调到了最低,刚在案前坐定的员工,还在不住地抱怨外面的热燥;幼儿园门口,年轻美女的母亲,盯着被老师牵手远颤的马路上,行人蜂拥而逃,张皇的脸上写满了巨大的恐惧;摇晃的大厦内,电梯口和楼道口,挤满了黑压压的,站立不稳的员工,末日般的恐惧令他们惊惶无措;教室门口的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向外奔跑,胆子小的,还坐在那里,惘然无助地哭泣;小巷的深处,凌乱的脚步声和噪杂的呼喊声混在一起,远远地传出巷口;教堂里的神父,一边退出教堂,一边在胸前画着十字架,向上帝祈福;院子里摇着蒲扇的老人,感觉到晃动的大地,立刻冲进屋内,去摇醒熟睡的孙子;年青的母亲,在大地震动的瞬间,不假思索地向即将消失在瞳孔里的孩子冲去,完全不顾前方摇摇欲坠的大门……
黑暗,漆黑无际、沉闷窒息般的黑暗。大地陡然陷落,房屋顷刻坍塌,被困于废墟中的人们,双眼不辨左右,只有双耳,在大地的震怒中,依稀地听到远方传来的声音。
哭泣声、求救声、呐喊声、挣扎声、爆炸声、燃烧声、坠落声、坍塌声……各种揪心的声音,从四面八方撕破鼓膜。他的手向周围摸去,一寸寸地摸去,碎玻璃划破指尖,锐物刺穿手掌……他喊着父母的名字,妻子和儿子的名字,在漆黑之中,一遍悲伤便不可抑制地击穿全身。
强烈的地震迅速传到了党中央,12日下午,要务缠身的温总理得知噩讯,立刻放下了手头的一切工作,搭上了前往灾区的专机。生命高于一切,时间就是生命,快速、正确的救灾部署,才能营救出更多的生命。心碎一地的总理,在搭乘专机后,红肿的眼眶内还一直是湿漉漉的,但是,他必须抑制内心的悲伤,静下心来准确地部署抗震救灾工作。
然而,当专机抵达灾区,温总理走下专机的瞬间,眼睛还是止不住地落了下来,那样的噬心伤神的惨景,是谁也无法不动容的。没有丝毫的停歇,奔赴迢迢千里的温总理,即身投入到了抗震救灾之中。连绵不绝的余震,使得抗震救灾工作一直陷入僵局,受灾最严重的汶川县,由于眼中的塌陷和周边道路的断裂,救援队伍一直无法进入,通讯线路的中断,也使得联系受阻。面对艰巨的抗震任务,面对不断坍塌的墙壁和下陷的废墟,温总理的眼睛更红了,强忍内心空洞般无法填补的悲伤,要求全体官兵,用尽一切手段,确保人民的安全。而他自己,也拖着年迈的身体,奋斗在抗震一线,一连几天过去,眼都没有合上一次。即零零碎碎地攥一把,全投进了捐款箱里。
看到这样的画面,我不得不热泪盈眶。各大媒体也纷纷派出记者奔赴前线,电视台中断了所有的节目,二十四小时直播抗震救灾工作。国外的华人也纷纷捐款归国,为地震中的同胞们尽一份自己的力量。5月19日清晨,天安门广场降半旗,国务院将5月19日—21日定为全国哀悼日,以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汶川大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5月19日下午14时28分,全国人民默哀3分钟,届时汽车、火车、舰船鸣笛,防空警报鸣响。
“众志成城,抗震救灾!”自汶川地震的发生到现在,我们所看到的,绝非一个转瞬即逝的口号,多少幕感动的画面,模糊了你我的视线,多少感动的事迹,让你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地震的力量委实可怕,但是当地震发生后,我们所目睹和震撼的,却是万众一心,精诚一致的力量,只有这种的力量,才是我们中华民族克服一切艰难险阻,实现伟大和谐与富强的基石。
余震仍在继续,但是伴随着这股强大的凝聚力,你我都会坚信,胜利就在不远的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