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听见这么一个故事:在农村的一家住这两位老人,因为儿女的工作都很好,这两位老人也在村里修起了小“洋房”,一家养了许多鸡。可是最近,鸡老是喜欢乱跑,经常跑到离家不远的小河旁边去走来走去,村民一经过,鸡一害怕,就扑腾到河里淹死了。
这两个老人很烦,要想一个办法让鸡不乱跑。所以,他们想了一个办法,用木头搭了一个半封闭的鸡棚,鸡棚有1.5米高,鸡根本飞不到哪么高,老人只需要天天去喂食就可以了,自己又在房子下边的一个地方修了个篱笆地,在里面种点黄瓜之类的蔬菜,当鸡棚要清理鸡粪的时候,就把鸡转移到篱笆地里,清理好了再转移回去就好了。
这样持续了好几个月,虽然没有发生鸡落水的事件,可是那些鸡天天被关在棚里,觉得很闷,他们在一天晚上开了个会。
鸡老大提出用尖尖的嘴去啄鸡棚的木头,大家轮流啄,总有一天可以啄出一个洞,大家一致认为这个办法很好,于是大家开始了工作。
每只公鸡一次要啄5下,母鸡要啄3下,要生蛋的母鸡每次1下。这样日日夜夜的干了1个月,鸡棚已经有一个小指姆哪么大的洞了。
一次,两个老人要儿女去城里生活几个月,这一去就整整去了5个月。老人在鸡棚里撒下了5个月的份的米粒。鸡抓住了这个时机,决定加大工作效率:公鸡每次10下,母鸡每次7下,要生蛋的母鸡每次3下,生的蛋也已经有20几个了,孵出来的小鸡也有10几只了,他们每次一下。3个月就已经有鸡的半个身子那么大了,鸡们使劲干活,终于,在5个月的时间里啄出了一个大洞,所有的鸡都获得了自由。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呢?
主要告诉我们的有两点,一.鸡们有很强的团结合作意识,知道团结。二.鸡们有勇气,有毅力,去完成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
在生活中有许多人就与鸡一样,不达到目标,绝对不会罢休,绝对不会。但有许多人与鸡相反,有一点点困难就退缩,这种人不值得我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