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阿Q正传》有感

智库作文
2017-11-11
0

我在爷爷家的旧书柜里翻出了一本书,抖掉上面灰尘,发现还是比较新的。我看看封面,上面写着《呐喊》,里面有一篇是鲁迅先生写的《阿Q正传》。我早闻这篇文章非常出名,就摇头晃脑地读起来。

鲁迅先生写的《阿Q正传》是写了一个叫阿Q的人。没人知道他姓什么,阿Q自己也不说。阿Q住在未庄的土庙寺里,没有固定的工作,只是给人做短工。没人找他做事时,他就到处闲逛,浑浑噩噩的。他很爱喝酒,如果有钱,就去赌博,但几乎每次都输光了。有好多次,阿Q都被人打,被人扯住黄鞭子,往墙上磕头。他很不受未庄人的尊重,很低下。但有时也会有点暂时的风光。值得一提的是,阿Q是被判做所谓的“革命党”被杀的。

在我的印象中,阿Q是一个用不正当的手法来获取安慰的人。有一次他招惹了无赖王胡和钱家大少爷,被挨了一通打,但却无力还手。阿Q被打后就走到酒馆,看到一个小尼姑走过,便调戏她,借来当出气筒,还说小尼姑和和尚有不正当的勾当。最后小尼姑哭着走了。

看起来,阿Q真是一个“坏人”,惹不起强大的,回过头就去欺负弱小的。这样的人活得真是窝囊透了!但仔细一想,像这样的人,不是也有很多么?我这几天一直在看关于小鬼子在中国为非作歹的电视剧,就写写那些为小鬼子做事的狗腿吧。小鬼子军官怒骂他们时,他们只能低下头,静静地听,然后神经质地叫道:“是!是!”。但一回到办公室,看到哪个手下,就向他出气。这一句:“原来

今天是见了你,才那么晦气!”就成了他们对待手下的口头禅。

但是不要说那些卖国贼了,就说现在的个别老师,受到了上面领导的批评,就把这种不满的情绪带到教室来,上着上着课,突然痛骂学生怎么怎么样。让学生们突然莫名其妙地挨了骂,很不高兴。那些老师还总是向学生抱怨自己有多辛苦多辛苦。这样一来不仅上课上得死气沉沉,还让学生们产生了抵触情绪。我觉得这些人只不过是用暂时的“优胜感”来刻意掩埋自己那些不满的情绪。像这些个别老师,他们非但没有反省自己到底做错在那里,还把学生痛骂了一顿。你说,这样的老师怎么会博得学生们的敬爱呢?

我觉得阿Q更是很虚荣,虚假的。他在未庄不受别人的尊敬,就决定到城里去做事。待到他再回到未庄时,未庄人的观念就完全改变了。原来是因为阿Q把一些不算旧衣服用很低的价钱卖出去,得到了未庄妇女的热情光顾,也博得了一个好名声。但后来被人发现他竟然是去偷衣服,再一次受到未庄人的不敬。

看到这里,我扪心自问,自己不也是这样?我回忆起一件事,说是回忆,还不如是突然跳进我的思维空间里,给我当头一棒。尽管这件事除了我谁也不知道,但我一想起来还是很后怕。那一次我要测验,妈妈承诺我如果得了100分就送我礼物。我不屑地想:送礼物有什么?要是我考了100分,肯定会有很多人夸我的!但是在做试卷时,有道课外题我怎么看都不明白,就偷看了同桌的答案。最后我如愿以尝地得到了礼物,也得到

了很多人得夸奖。但却感觉自己背上了一堆推也推不掉的“垃圾”。

阿Q这样的虚荣虚假,在他那个时代也一样很明显地体现在所有人的身上。这联系起阿Q的死。阿Q的死是因为被判为“革命党”。其实“革命党”到底是什么,阿Q根本就不知道。那些县官就凭着阿Q“傻里傻气”,就算知道自己要死了,也不会辩驳的“特点”,给他判了这个罪,处死。县官这样做干什么?不也是虚荣?虚假?不也是为了在上司面前获得提升或是奖励?

说实话,阿Q离我们很近很近,近得就在所有人的心里。说白点,其实我们都像阿Q,阿Q身上的性格特点在“未庄”,在中国,在整个地球都遍布着!只不过往往我们看不清楚自己,更重要的是不想承认自己的错误。我觉得鲁迅先生让阿Q给了我们看清自己的机会,因为阿Q就是我们的镜子!

2007-8-21

上一篇:我和语文

下一篇:我真幸福

相似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