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有悲伤没有泪水
-----读《祝福》后感
沁凉如水的夜风如鬼魅一般划过城市的夜空,悄无声息,却惊醒了我沉睡的梦。
迷惑的心还藏着昨日的忧绪与愁丝。
读完鲁迅先生的《祝福》,我有种压抑是说不出来的。在我这个容易多愁善
感的年纪,我常常会不由得读别人的故事哭自己。但这次,我却是压抑得落不下
泪来。
只是,突然好想打开窗,让呼吸更顺畅些。
祥林嫂,这个悲剧的化身,历尽了尘世间所有的痛苦,带着满心的屈辱与
伤害,终是离开了我们。为什么说是“终”?她的死,是偶然中的一个必然。即
便她没有寻死的意愿,即便她还有生存下去的意念,她还是会被社会中那只无情
的,黑暗的手所杀害。我不知道祥林嫂最终是死于何种原因,我只能揣测,她在
闭上眼的最后一刻应该是没有忘记微笑。祥林嫂在生活中受尽苦难,历尽嘲讽,
在封建礼教冷血的嘲笑中一步一步艰难地走着。这时候,死亡对她来说,已不再
是恐惧。在现实的痛楚里,死对她来说更像是一种解脱。她死了,我想,她是看
到了安琪儿美丽的微笑了。当岁月的白霜吹进她的发,我想,她是看到了解脱的
亮点……
时光飞转,如今已不再是那个“男尊女卑”的封建黑暗社会了。在当今这个
提倡“人人平等”“民主自立”的社会主义下,虽然还是“隐藏”着许许多多不
同概念的“祥林嫂”。而新社会的我们就是这些被的“隐藏”特殊的“祥林
嫂”.
在这竞争激烈的社会里,有人浮起来,就必有人沉下去;有人在笑,就会有
人哭泣。我们,还小也许真的不是很惧怕失败,我们只是害怕失去。失去父母鼓
励的微笑,失去爬起来的信心。关爱,期望,学业,考试,升学……太多太多,
压迫着我们。我们都承受着应试教育给我们的种种压力。它束缚着我们,就好比
束缚着祥林嫂的封建礼教,让我们身不由己,让我们意识到竞争的残酷――你不
去踩别人,就要被人踩。但同时,我们却也在拥护着应试制度,认为那是现在最
公平的方式,每天每天地用功。达尔文是对的――“适者生存”。我们都在尽力
让自己适应,适应充满压力的生活,适应残酷的竞争,适应让自己更强壮与强
大。
这里,我们的悲伤没有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