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在电视上看到这样一幕动人的风景:
在西藏某地有一位老僧人,他总背着一个破布袋,穿着那件已褪色的袈裟,在辽阔无边的大草原上独自漫步。就在这静悄悄的夜空下,老僧人突然张开他那耀眼的红袈裟,向蓝天大声呼唤着什么。不一会儿,从远处的小山丘隐隐传来阵阵轰隆声,渐渐的响声越来越大,山上出现一群黄色的野羊,它们迅速朝老僧人飞奔过来。难道它们要将老僧人置于死地?不,它们并没有那么做,而是在老僧人面前刹住了脚,用温柔的鸣叫声簇拥着老僧人,并用羊角轻轻的撒娇般的蹭老僧人的袈裟。老僧人不紧不慢地从他那脏兮兮的布袋里取出神秘的礼物――盐巴饲料,缓缓的把盐巴洒到附近的岩石上,羊儿们马上争着跑过去开始用餐。看着羊儿们狼吞虎咽的舔食自己的馈赠,一点也不胆怯,一点也不慌张,老僧人会心的笑了。
高原上出现这一风景真让人感动呀!人和动物是那么友好,人和动物是那么和谐。
然而在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的其它地方,滥杀那些可爱的“精灵”,获取它们的牙齿、皮毛、鳍翅却处处可见。人们为了添饱自己的肚子而吃它们的肉还情有可原,那些为了追求刺激、娱乐、欲望和所谓的“艺术”的人却是不可饶恕的。在科技发达的今天,已经有更好的人造皮毛代替兽皮,为何还要各种动物的皮毛来显示自己的高贵;人们追求艺术难道只限于取动物身上的某一部分做装饰品吗?
人们从动物身上获取的东西太多了。我们的祖先模仿动物的各种形态独创了武术,后来我们根据鸟儿的飞行原理制造的了飞机,我们从蜜蜂那里得到了可口的蜂蜜和花粉,我们从蝙蝠身上发明了雷达……这些难道还不足够吗?
草原上的牧民常会说到这样一句话:“松加仁德”,意思也就是保护动物。是啊!就连没有丝毫文化的牧民都会说出这话,我们为什么不能为大自然也为自己做点什么呢?
人与动物,唇齿相依,唇亡齿寒!这是多么朴素的道理。
广州市天河区汇景实验学校五年级一班510640黄文颖
(指导老师:石鸿云)
上一篇:我读《经典诵读》前后
下一篇:成长的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