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富,先修路”,我在很小的时候,大人们就这么教说着。而事实证明家乡的路也正是朝着“富”在慢慢地“茁壮成长着”。
我的家乡在祖国大西南---重庆,而我是重庆土生土长的乡里人。七十年代末期,妈妈看到的第一条路,应该是家乡仅有的20cm左右宽的土埂子;还看到的一条马路,应该是横越各个县市的惟一泥石通道。这两种路,在我的记忆中是最为深刻的,可能是因为它陪伴了我妈妈前十年吧。
那条马路离我老家不远,小时侯就想它一定同院子附近那些土埂一样,它一定是通向热闹富裕的地方。我想,其他的小朋友和我也是同样的想法,其他的大人也应该是这样想法;不然,为什么所有的土埂子都向那条马路延伸呢?
记得在外婆家玩的时候,这条马路泥比石头多,下大雨后就会有很多大泥坑,好多车子都陷进去爬不出来;而行人经常是被溅得满身泥水。坐在车里感觉就更不同一般,你会觉得世界在晃悠;如果你坐在后排,又恰遇车子剧烈颠簸,你便很有可能忽地被震动而站起来又猛地坐下。
外婆说:所以各个村的干部聚集在一起商讨增加石头量的问题,当然是一个村负责一段,在农闲时,也就是大冬天的时候,各自拿着锤子到马路边上把拖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