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喜欢买书,这大概我的书柜上排满了书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很多买回来的书我都十分爱看,总是喜欢一遍又一遍地细细品味。可是有一个特例――课外辅导书。对于课外辅导书,我和它之间似乎总有些捉摸不透的关系,到底是什么呢?还是先拿这几天买新书的事做个例子吧。
前几天,老师推荐我们买一本训练阅读分析的书――《走进阅读》,还得是六年级版的。虽在学校时宣称自己坚决不卖,但是回家后我还是陷入了思想斗争之中。不想买,压力是个很重要的原因。我也是很“照顾”自己的小孩,总不希望自己整天都得进行题海苦战。更何况,我的辅导书已经不在少数。光是语文方面,就有一本红的、一本黄的以及一本白的,每一本好歹也有半厘米左右的厚度。况且,我还希望能尽量把它们全做完,家长也是这么希望的。再买一本,等于再给我加上一副“重担”。这么大的负担,我承受得了吗?但似乎又不得不买。别人听老师的话都买了,我却不买,一下子不就要落后人家好多吗?此时,我犹如一场辩论赛的裁判,听着双方的陈述。现在到了做决定的时候了,我却感到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很难裁决。“算了!暂且不去想它。”已呆坐在书桌旁近十分钟的我暗暗对自己说,“还是等爸爸妈妈回来再听听他们的意见吧!”
傍晚,妈妈先到了家。我立马转述了老师的建议。“那就买呗!”还没陈述我的苦恼,妈妈竟已毫不犹豫地说了出来。本还以为妈妈至少会听我说完我的顾虑之后考虑一下才给我准信的。“唉――,也不知道心疼我!”我有些悲哀地回屋做起了自己的事。虽说在画画,但我的思绪还是停留在买书的事上。为什么我不愿意买呢?我问自己。好像还是怕做不完吧?这么好的一本书,又这么贵,买了不做,岂不可惜!我似乎有一小部分辅导书买回家都基本没做。渐渐地,我意识到自己身上一个很大的不足:我好像缺少一点持之以恒的品质。可为什么老师布置的辅导书练习,一天一篇,我就可以轻松做完一本书呢?看来,我虽然成绩不错,却也没有完全学会自主的学习,非要老师逼着,才能开始运转。这样的话,买!我毅然决定,既是要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另一个很关键的原因也在于:我倒要看看自己是不是真能自主自动地、持之以恒地完成这本课外书。
第二天是星期六。中午,爸爸便买到了这本书,书很新很新。我有一种说不出的喜悦,通常拿到新书后我都是这个感觉。我仔仔细细地把书的封皮看了一遍,哪怕是一行小字,或是图案里的细节,我都没有落下,这也是我的习惯。吃完午饭,我开始做这本书上的第一篇练习。文章我读得不能再认真再仔细,甚至用手一个字,一个字地指着读,仿佛连字里行间都能读出那份欣喜。尽管文章的内容是我平时讨厌得不能再讨厌的写景文,但我还是止不住想把它读上一遍又一遍,并且,做练习时我也格外努力。以至于对完答案后,我竟然全对!这对于只有五年级的我来讲,显然是一个惊喜。我迫不及待地想把这本书上我所有感兴趣的文章都浏览一遍,但是我知道我不能,这样做只会让我对这本书失去兴趣,让这本书空白地放在书架上。
第一篇,就这样完成了。在做完之后,我写下了这篇作文。直到现在,我仍旧想做第二篇,可我的理智止住了好奇心。做这本书的第一天,我已这样度过。第二天、第三天相信也会这样,可我不确定,第二十天、第三十天,我是否还能像现在一样精神饱满,是否已厌倦了这本书。我想,我会努力让自己一直持之以恒地做下去,直到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