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沟通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没有沟通,人们的心将变得冷漠,社会也不再温馨和谐。但是,当面对别人时,人们往往不是去沟通,而是充满猜疑,也是因为这种心理,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的隔膜。
这里有一个故事。有个叫王生的人去邻居家借斧,因为有一次邻居没有借给他犁,他就猜疑邻居这次也不会借给他斧,因此他觉得邻居很吝啬,是个小气鬼,他越想越生气,于是就气冲冲地来到邻居家,把邻居大骂了一顿,然后扭头就走了,留下邻居莫名其妙地站在那里。这个故事听起来很可笑,所有人都会认为只有在“王生”身上才会发生这种事。但是你只要想一想就会发现,这种事在我们每个人身上都会发生,只是没有王生这样夸张或者我们不曾注意过。当我们与别人沟通之前,往往会去想沟通的结果,进而产生猜疑,最后导致沟通不能顺利进行,因此,可以说猜疑是沟通的天敌。
沟通前保留猜疑心理并非坏事,但是猜疑真的有益处吗?有这样一件事,在一个办公室里,有一个老教师与一位年轻的教师在办公桌上备课,其中老教师遇到了一个难题,想请教这为年轻教师,但心里却想:我教书几十年了,如果问,他会嘲笑我吗?以至于他不敢开口。而这位年轻教师发现他时不时地看自己,而疑心自己在某个方面出了错误,可又因为疑心而不敢询问,最后两个人都不能好好工作。从这件事中可以看出,只有沟通才可以很好完成的事却因为猜疑而导致了不好的结果,因此,猜疑妨碍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猜疑实在是有害的。
人生活在这个社会中,就要时时刻刻地与人沟通、交流,如果人与人之间少一些猜疑,多一些沟通,多一些相互信任,那么社会事业会快速发展,我们的生活也会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