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是卖电视的,平时妈妈总少不了和买家讨价还价。某天,我呆在店里观察了一天,晚上统计了一下,这么多的讲价方法总共分为二大类,分别是外地人和本地人的讲价方法。
第一种:外地人
外地人吗?顾名思义就是从别的地方来的人。这类人偏向于贪小便宜,主要原因是因为外地比较贫穷,他们又是些“拜金主义者”,能省的当然都省下来了。
具体实况转播:那天,妈妈坐在椅子上等待着买家的到来。这时,迎面走来两位衣衫不整的青年人,再加上“鸟巢”似的头发,一看便知道这是外地人。老妈走过去招待客人,并询问他们“需要什么”。“你们有电视卖吗?”来者抄着浓重的四川口音问。“有啊!有啊!进来里面看看,便宜、色彩又好!”由于最近生意不景气,老妈看见有客人心情非常急迫。说完,老妈便把他俩带了进来。妈妈知道外地人贪便宜,“这台14存的才280元,我试播给你们看看。”说着,妈妈已经把电视抬到桌子上,插上了电源。“你看这台电视色彩多好啊!”妈妈用三寸不烂介绍着电视。不知讲价和介绍了多久,最后妈妈决定以270元的价格卖给他们。这时,妈妈准备开发票,其中一位“外地人”发话了:“这样吧!再少5元,让我们当车费!”妈妈一脸无奈相,但也只得答应了。说实在的,那种“谎言”谁会相信呢?
因此,外地人的讲价=罗嗦+说谎。
第二种:本地人
身为本地人,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