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丽山水――龙桥河
2006年8月9日早上,我们20余人来到著名的重庆市奉节县龙桥河风景区游玩。龙桥河全长3公里,发源于龙门坝,流入下游的云龙洞。龙桥河景区山青水秀,是一处亲近自然、回归自然的绝佳场所。
一下车,就看见许多顶花花绿绿的轿子,轿子的主人看见我们这么多人,争先恐后地抢生意,坐轿子虽然舒服,但是自己走一走能更好地欣赏自然风光。
我们沿着长长的石板小路走下去,小路真陡啊,有的地方已经接近70度左右。不知不觉中,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片碧绿的草地,草地上盛开着五颜六色的花朵,红的、黄的、紫的、粉的、白的、蓝的……花儿和碧绿的草地交织在一起,仿佛是一块美丽的花地毯。往上看,陡峭的山峰屹立在碧绿的草地上,为龙桥河增添了几分雄伟。
我们一直向东走去,发现了9头正在吃草的牛,它们颈下的铃铛“叮叮当当”地响着,仿佛在演奏欢迎我们的乐曲。一头牛全身都是黑色的,其他的牛全身土黄,其中两头牛的头是乳白色,乳白色的脑袋和土黄的身子配起来真是好看。
几个为我们引路的小朋友正拿着鱼竿钓鱼呢!
我们一直向前走着,忽然发现在绝壁陡崖上,一条大约50米的细长的瀑布伴着“哗哗”的水声泻下来,我们可以清晰地看见一颗颗水珠飞泻而下,犹如天女散花,真是“大珠小珠落玉盘”啊!瀑布的水泻进下方的一个水潭,这个水潭就像月牙一样弯弯的。一阵微风吹来,水的波光荡漾着,水潭深处碧波粼粼,就像一块无暇的翡翠;浅处晶莹透亮,甚至可以清晰地看见水底的每一颗沙粒。
刚行数十步,又发现了一个水潭,正好灿烂的阳光照在水面上,无数金子般的波光在水面上跳跃,水底的光则像一缕一缕弯弯曲曲的金线,织成像金色鱼鳞一样的网,这水底的网大约有10米长,缓缓向前流动。老爸和我连拍了许多照片,我们从来没有见过如此美景。
不到两三步,我们抬头一望,一座酷似宝剑的山峰屹立在我们面前,大约有25米高,厚度大约1米。我怀疑传说中的倚天剑就在这儿!
向前几步,阳光照在小溪里,石子之间游着许多小鱼,阳光直射水底,水在阳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可以清晰地看见水中褐色的小鱼。这种小鱼叫阳鱼,大约7厘米长,两只眼睛像两粒亮晶晶的小黑豆,从头部到背部的中间有一条细细的黑线,越往后越粗,形状就像一支箭,它的腹部是银色的,两侧伴有星星点点的黑斑,尾巴分为上下两翼。它们在水中欢快地游来游去,阳光把小鱼的黑色的影子映在了水底。忆起太白诗云“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联想到此情此景,太阳、鱼、鱼的影子不正是“对影成三人”吗?
我很想去用手把它捧一捧,可手刚一触及水面,小鱼就闪电般地游开了,多可爱的小生灵啊!我不是来捉你,只是想逗逗你,你的美丽和机灵是任何人都不忍伤害的。
我们又往前走了很久,清晰地听见瀑布的流水声,又是一条瀑布!这条瀑布比刚才那一条更长、更大,真是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之感。
我们一家三人只顾前进,离开大部队已经很久,于是我们就调头往西走。走着走着,来到著名的“龙桥”,桥下面是一个天然形成的大洞,这个洞大约高50米,上宽3米,下宽10米。旁边的两座长长的山是两条龙的身子,经人介绍说,这就是“二龙共用一头”。龙头上可以清晰地看见一颗龙的“牙齿”,这就是龙牙。再往西前进大约800米,我们就来到龙桥河的尽头,这是一个非常大的石洞,叫“云龙洞”,又叫“消水洞”。这个洞大约有200平方米,高70米,宽60米。龙桥河就消失在这里。法国探险家多次来此洞探险。从1995年开始,以成都理工大学万新南教授为领队的中法联合探险队便开始在此找寻龙桥暗河的出口,已进行了多次科考探险活动。在2004年第五次联合探险时,成功地找到了其在恩施板桥镇的出口,并准确地测出了该地下暗河体系的长度。结果表明,龙桥暗河的长度达到了50公里,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最长的暗河系统。
正巧,8月12日晚上,我们在板桥镇的广场上,遇到了万教授再次带领的十多位法国洞穴探险家,他们来板桥洞穴探险已经有了半个月了,板桥人民今天就在广场上举行篝火晚会,来欢送探险家回国。探险家们来了个大合唱,万教授还给大家讲了一个幽默的笑话,逗得在场的群众哈哈大笑。我们围着燃烧着的篝火尽情地跳土家族摆手舞,探险家们也情不自禁挥动双手和我们一起跳起来,广场顿时成了欢乐的海洋。
我们在向导的带领下,冒着咄咄逼人的寒气向龙洞壁上的小洞内走去。一路上洞中的路弯弯曲曲,走了几米后什么都看不见了,幸亏有人带了电筒,我们依靠着微弱的光继续前进,向导给我们指出了许多天然形成的形态各异的石头,有的像“鸡翅膀”,有的像“蛇身”,有的像“青蛙头”,有的像“猴头”,个个都非常逼真。快接近出口时,道路已经很窄很窄了,只能由一个人侧着身子通过。出了洞口后,我们发现衣服都被潮湿阴暗的洞内滴的水打湿了。
秀丽的龙桥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