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三题

智库作文
2016-01-05
0

写作三题

▓“处女作”记趣

春暖花开的阳春三月,初中生谭博给我打来一个电话,说是他很奇怪,忽然收到从北方寄来一本《中学生写作指导》刊物,里面竟有他写的作文《凌波踢浪闯清江》,他还把封面和目录栏拍照了给我发来。我给他说那是半年前我帮他推荐的,事先没有给他说。他说他的“处女作”在刊物上发表了,全家人都很高兴。

“发表欲”是初学写作者所共有的一种欲望,这种欲望是非常可贵的。它是兴奋剂,可以刺激人的写作积极性;它是动力源,可以使人获得不断进取的能量。我们在教学时常常发现,学生的作文被老师选中读出来,或者学生被叫上台朗诵自己的作文,在成人看来无所谓,孩子们却会兴奋得好几天睡不着觉。更不用说学生的作文在晚报“校园作文”发表,常常是一见报就电话报喜,争相购买。其实,这种“发表欲”成人也是有的,做一个报告,登一篇论文,也会激动好久;只是表现得含蓄,有的故作稳重,不露声色罢了,其实心里还是挺得意的。鄙人凡俗,就有些小事久久难忘。

记得那是1963年3月毛主席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刚发表没几

躺在床上望着糊了旧报纸的板壁出神,忽然看到发黄的报纸上印着“清江”两个字,看到上面登的一首诗:《青春颂》,竟是我的“处女作”,报纸时间是一九六三年四月十一日。世上竟有这么巧的事!这张报纸我一直没有找到,哪里想到事隔5年竟然在这陌生的荒远之地发现了它!我欣喜不已,征得店老板同意,小心翼翼把它揭了下来,一直保存到今天。

今年春天,在恩施晚报上忽然看到一篇谈“硒都”的杂文,作者叫“林志均”,初看好像似曾相识,我便回应了短文《“硒都”溯源》。第二天收到一则短信,说他就是“林志均”,原名叫“林志军”。感谢老师他读高中时,曾辅导他反复修改一篇题为《人梯颂》的散文,发表在地区中语会编的《中学生写作辅导》上,那便是他的“处女作”,从此他就爱好起写作了。原来如此!听说现在他仍然是个普通职工,但很关心社会时事,还常爱在报刊上写点东西。古人说:“文章憎命达”,他要真是“飞黄腾达”了,恐怕这样的文字就写不出来了。但他有这个爱好,也不算坏事。时代变了,只要把握住大的原则,尽管“爱好”下去;这和跳舞、钓鱼、打牌、

爸爸的生日就能过得更好,因为妈妈在家里会给我读书……妈妈不在家的时候,我很想她,想妈妈的感觉,是一种想哭的感觉。

评语是“自然率真,素面朝天,充满童趣,非常清馨”。一时间赞扬声一片,大报小报炒得很是热闹;后来又说最后一句是妈妈帮他“加工”了的。权威说话了,说是这篇作文“口语色彩较浓,文句较为顺畅,抒情表意尚算简洁明晰”,“在学校表彰,是完全可以的。但将其置于‘冰心作文奖’一等奖的地位,似不甚妥帖、不顶恰当”。特别批评评语“素面朝天”,“非常清馨”有点不伦不类。

我赞同专家的见解,是因为有近日的体会。几个年轻朋友把孩子叫来让我测试写作水平,我没有命题,只是让他们写生活中经历的事;不限字数,自由写作,40分钟交卷。30分钟后,他们陆续交出下面这些“文章”(未改,只订正个别错字):

其一——

*考试以后

今天,试卷发下来了,我一看是一百分。我走在回家的路上心里想:回去了妈妈还不知道怎么夸我呢!

我回到家里把试卷给妈妈看了,妈妈说:“你要什么我都给你买!”

爸爸真好玩呀!

(二年级田露)

【按】天真、自然,充满儿童情趣。“描述”不就是这样吗?

其三——

*淘气的猴子

今天,爸爸带我去动物园玩,我看见一只猴子,它在假山上荡来荡去,真有趣!

它的毛是棕色的,脸儿像一个毛桃子,它的身子像人。它喜欢吃果实、鸟蛋、野菜和昆虫。

中午,小猴饿了,动物园的叔叔阿姨就给它拿来了食物。我看着它“咔嚓咔嚓”地吃,就笑了起来。

我给爸爸出了个谜语:

“手是脚来脚是手,

屁股红来脸儿丑,

动作表情好象人,

爬竿上树是能手。”

爸爸摸摸头,摸了半天都没猜出来。我指着猴子说:“你看,就是它呀!”爸爸恍然大悟,不好意思地笑了。

下午了,我和爸爸回家时,我还真舍不得它。

(二年级彭裔迪)

【按】有些高年级同学一写参观什么总喜欢从出门写到回家,这个孩子却知道怎样“剪裁”,把一个小镜头写得生动活泼。

其四——

*可爱的小闹钟

我家有一个“猫咪”的小闹钟,它的耳朵上有一个蝴蝶带,非常可爱,所以我叫它“蝴

:“别难过,我爸爸和你症状一样,但他每天都非常快乐,很早起床跑步,晚上还喝酒打牌。”我悄悄问妈妈:“爷爷啥时又复生了呢?”妈妈小声对我说:“回家给你解释。”

回家的路上,妈妈说:“我给你讲,那是我在安慰她。”“谎言怎么成安慰了?”妈妈说:“那是谎言,可那是善意的谎言。如果我说你爷爷死了,朱老师就以为她的病治不好了,他就会很难过。”

我和她争了很久,最后我终于被她服了。我又明白了一个道理:善意的谎言和恶毒的谎言大大的不一样。

(二年级吴子业)

【按】这孩子没写的,把老师的《300个漂亮作文题》抓来找了一个就写,不到30分钟就完成了。

多么难得的纯真,多么可贵的“天性”!我认为我们山里孩子一点也不比获“冰心奖”的差,只是没有那样的机遇罢了。

但愿我们的教育能够让渐渐长大的孩子留住“天性”,不要越大越“学生腔”,越大越学会说“假话”“空话”“套话”“大话”。

恩施晚报2007.8.13

▓为孩子们开辟的写作园地

恩施晚报“校园作文”专版不知始于何年,在晚报众多

有特别的兴趣并且一直在探索。改革开放初期就曾和地区的老师们一道编过“作文辅导”小刊物,但印数有限,出刊周期很长。后来又常常把所辅导学生的习作推荐出去发表,一般也得几个月才能登载出来。现在有了“校园作文”这个阵地,推荐的作文有时几天就见报了,而且发行数万份,这是当年的“小园地”无法相比的。

“校园作文”专版的长远意义难以估量。就小作者说,可以激发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获得一种终生受益的本领;也许有的学生因此爱好起写作来,若干年后出几个知名“作家”也未可知。就“应试”来说,写作水平提高了,作文考试成绩会更可观,在“高分就是优势”的当下,说不定就是“作文”提高的那几分帮你如愿以偿进了大学校门,这不是为家长和学校做了天大的好事吗!

“作文园地”另外一个重要作用是促进了语文教学特别是作文教学改革。专版发表的大多是记叙性习作。听近些年参加高考作文阅卷的老师说,一个省数十万试卷,要想找几篇像样的“记叙文”实在太难了;全国各省评出的“满分作文”中,记叙文也是凤毛麟角。“满分”幸运儿多

不会太差。记叙文写不好,不仅对以后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非常不利,甚至对学生人格健康发展也很不利——没有真性情,只会说假话、大话、空话、套话、酸话、腐话、胡话,就是不会说人话。可见晚报编辑的以发表“记叙性”作文为主的“校园作文”专版是有的放矢的,其意义非同一般。如果在学生习作后面再加上指导老师写的简明精当的点评,既能帮助学生提高鉴赏水平,也可以增强教师的责任心和荣誉感。

读者期望晚报“校园作文”专版越办越好。

恩施晚报2007.11.23“三方圆桌”版

发表时改题为《希望“校园作文”越办越好》署名“林木”

相似作文

写作三题
2016-01-05 03: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