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火

智库作文
2015-10-28
0

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家长对孩子不放心,当发现孩子有什么不对劲或有什么秘密不愿意透露时,就会千方百计地去窥视,孩子的抽屉、书包、口袋、日记、信件、QQ留言、手机短信、电子信箱等都是他们“侦察”的对象。个别家长甚至还专门聘请了私家侦探对自己的孩子进行跟踪调查。孩子们虽然对父母的这些行为非常反感,但也只能无奈地感叹。为了保住自己的秘密不被发现,孩子与家长之间就玩起了“猫和老鼠”的游戏:日记本上加锁、看完留言赶紧删除、信件由别的同学代收、书包和口袋在回家之前先仔细翻看几遍……有一句话在孩子们中间流传甚广,所谓“防火防盗防父母”。

“前些天刚开完家长会,我爸回家就把我的书包翻得乱七八糟的,还给了我一个耳光,哪有这么当爸爸的?”这位泪流满面的初二学生满腹委屈。

调查显示,翻看孩子的私人物品、训斥打骂子女、过分干涉子女行为成了孩子“不喜欢父母”的三大“理由”。而“尊重子女人格,能够平等地和孩子交流沟通”的母亲和“言行一致,不轻易承诺,说到做到”的父亲则最受孩子欢迎。

显然,孩子最希望在家庭中获得的是尊重、平等和自由。由于孩子对家长的不满,一些孩子甚至表现出防范家长甚至与家长为敌的想法。

小英是某重点中学的高中女生,父亲常年在外地工作,她和母亲在一起生活。按理说,母女俩相依为命,应该感情亲密才是,可事实却远非如此。母女俩关系不但不亲,有时还互相抱怨

,常常话不投机半句多。小英常常对要好的同学说:“我看不出妈妈怎么爱我,她除了整日在我耳边要我这样要我那样,就是盘问我甚至肆意翻看我个人的东西,我烦死了,真怀疑我是不是她亲生的女儿,有可能是她生不出孩子而去医院抱养的。”

是什么原因使女儿对母亲产生这么深的误解呢?在心理咨询室,小英告诉老师,她的妈妈为了让她专心学习,不让她看电视、看课外书,也不让她接同学的电话,有时竟当着她的面撒谎:“小英不在家,你不要再来电话了。”妈妈总是担心她在学习时偷着干别的事情,常常突然开门闯进她的屋里,看她是否真在写作业。最不能让她忍受的是,妈妈还偷偷地翻看她的日记,并就其中涉及到的一些事情向同学询问,让她感到自己很没面子。

“我都已经17岁了,是个大人了,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心里很清楚,她像看犯人一样盯着我、不信任我,我能不烦她吗?所以,有时为了发泄心中烦闷,我就故意同她对着干,她让我怎么样,我就偏不怎么样。”小英情绪有些激动地说,但她也不得不承认,自己的这种逆反心理,常常把母亲气得伤心落泪,严重影响了母女的感情,母亲现在似乎真的不再爱她了,已经有一周多不再同她讲话了。

可怜天下父母心,许多家长认为自己翻看孩子的日记、监听孩子的电话都是为了孩子好,这样可以掌握孩子的思想动态,及时发现孩子的问题,使孩子少走弯路少犯错,孩子毕竟还小,自己应该义不容辞地行使对孩子的监护义务;还有些家

长认为孩子是自己家的,是隶属于父母的,连孩子的生命都是父母给的,小小的日记、短信和电话等,根本就不应该算是什么隐私。其实,家长的这些想法和做法是值得商榷的。孩子尚处于未成年阶段,家长对孩子的日常活动和心理变化多一分关心是正常的,也是必需的,但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要采取合理合法的手段,否则会带来许多不利的影响。

教育专家认为比较可取的对待孩子隐私的做法是:

(1)尊重。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独立人格的形成,孩子的“保密性”越来越强,如写的日记和书信,与同学交往和谈话的内容,都不愿主动向父母透露。这时的家长,可以经常主动找孩子交谈,达到与孩子情感上的沟通,使孩子感到自己和父母之间不仅仅是血缘上的亲子关系,更是生活中可以信赖的朋友。这样一来,孩子也就愿意把自己心中的秘密告诉父母了。

(2)引导。尽管孩子的自主意识增强,但正确的人生观尚未形成,是非观念不强,缺乏自我克制能力,正值成长的心理危险期,所以在处理诸如学业、情感、人际关系、生活等许多方面,还不可能把握好尺度。因而家长在细心观察孩子的思想动态的同时,要根据其性格、爱好等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培养孩子分辨是非的能力。当孩子有了自己的爱好、理想甚至异性朋友时,更应循循善诱,加以引导,而不是简单粗暴地干涉。

上一篇:我来了!

下一篇:未来的房子

相似作文

防火
2016-06-29 03:57:52
防火
2015-10-28 05:5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