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证“嗟来之食”

智库作文
2017-10-18
0

四年一班尤誉龙整理论证作文

星期五,在老师的主导下,全班分成两组即正方和反方,正方辨“嗟来之食”可吃,反方辨“嗟来之食”不可吃。我被分在正方,稍后,即展开了激烈的争论,经过第一、第二回合之后,我们正方略胜一筹。

接下来,就我经过网上搜集他人的观点和结合一些实际,代表正方来辨证“嗟来之食”应该吃,首先我们先来分析一下什么叫做“嗟来之食”,说白了,“嗟来之食”就是不劳而获的财物,简单地说不是通过你的劳动而得来的财物,都可以叫做“嗟来之食”。

假如有食物摆在你面前,你却又正处在饥饿的状态,而身后还有许多事等你去做,你吃此一餐,你浑身有了力量,便可以尽心尽力去干你的事业了,或许因为这一餐你可能从此会摆脱贫困了,你吃还是不吃?在人的生活当中,尊严和骨气是并不可少的,有人曾经说过:“尊严可以美丽你的人生,让你的美丽成为永恒。”如果一个人为了一时的尊严和骨气,丢失了生命,那么,有了尊严和骨气也是没用的。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只要不偷不抢,一时的“嗟来之食”又何妨?

俗语说得好: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忍下一时的耻辱,才有我们将来的大成就。

此语为古人所留,而古人又是怎样遵循的呢?韩信是大家都知道的人物。落难之时若不是有妇人的施舍怎会有后来举足轻重的韩大将军。那妇人在对韩信给予施舍的时候不

也是满含了嘲讽之意吗?越王勾践尚能卧薪尝胆,忍一时之气,才能换来将来打翻身仗的可能。难道他们是因不知食“嗟来之食”为耻而食之吗?人的尊严是宝贵的,但只要你的生命还在,再宝贵的尊严也能挽回。

反之,若以气节骨气自居,死要面子活受罪,宁肯自己受苦受难,不接受他人的一点施舍,又会怎样呢?中国是一个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辉煌时期的成就是让国人感到自豪与骄傲的。但衰败时期的经济,之所以在经济发展上远远不如一些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我觉得这期间的原因一部分就是因为自己的封闭和自己所谓的气节所造成的。七六年唐山大地震发生的时候,国家遭受的损失是巨大的,但为了民族的尊严却拒绝他国的任何支援,虽然说中华民族的尊严保住了,但伤亡人数却提高了。这就是因为气节和尊严而丢失了许多宝贵的生命。

从中我们是不是该想到点什么呢?纵观外国,历年来如有国家一旦出现大的灾害时(不管是人为或自然的),其他国家都会多多少少或钱或食品或药品或人力的支援,如04年发生在印度洋的大海啸,我国大力组织人力、财物去帮助灾区的人民。这难道就不是“嗟来之物”吗?人家不也接受了吗,如今他们已经重建灾区,生活好转了。

要我说人都有求生的本能,最主要的是因为活下去才有希望,“十年如未死,卷土定重来”。另外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嗟来之食”虽然不那么好吃但是也要吃,大丈夫能屈能伸,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可喜的是,当代的中国,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思想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大转变。98年我国发生了特大洪水灾害,我国不也大大方方的接受了他国政府及国际人道主义的援助,这也算是“嗟来之食”了吧。为了今后不食“嗟来之食”而食一时的“嗟来之食”,试问,这“嗟来之食”是否可食之呢?我的答案是可食。

同学们,每个人都吃过“嗟来之食”,就拿我们来说吧,现在你们的衣食住行都是父母给你们的,难道不是吗?你们自己想一想,你们吃的穿的用的都是你们自己劳动所得来的吗?如果不是,那你们现在就在吃“嗟来之食”。然而你们却不珍惜这“嗟来之食”,笔掉在地上懒得去捡,纸写两三个字就扔掉,慷慨大方买了100多元的玩具玩两三天就玩腻了,名牌的鞋子、衣服觉得不好看、不时尚或者有点脏了就不穿,有营养却不好吃的食物就不吃,父母给的零花钱不该花的乱花该花的却不舍得花……这种浪费的现象实在是可恶之极。从我们的课文里,我看到了同样是乞丐,同样的一件事搬砖,一个是身有残疾的独臂人,另一个是双臂健全,独臂的乞丐从搬砖的过程中,体会到了老妇人的良苦用心,领悟了人生的真理:尊严是靠自己的劳动换来的,没有辛勤的劳动,就等于没有了一切,因此自己的尊严被唤醒了,最终他成功了。而另一个双臂健全的乞丐却鄙夷地走了,他永远还是个乞丐,永远没有自己的尊严,永远没有自己的一切,因为他的一切都是靠别人的施舍,何谈尊严。

从“嗟来之食”的辨证课,

让我明白了浪费财物是可耻的,让我懂得了要努力学习知识,才不枉费父母给的这“嗟来之食”,我将来还要创造更多的财物给需要“嗟来之食”的人,回馈社会,报效国家。

我的意思可能大家已经明白了,不再说什么了。可能我的观点有失偏颇,却希望听到大家的意见。另外,我希望我们以后经常开展这样的辨证会,让我们从中学习或领悟到更多的人生哲理。这也是我爸爸一个非常大的愿望!

上一篇:错误

下一篇:某某老师,我要控诉你!

相似作文

辨证“嗟来之食”
2017-10-18 06:46:02
辨证“嗟来之食”
2016-03-28 05:0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