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生命中,有一种美丽叫交流……』
阿晨和阿沫是同桌。在班里,坐得最靠近阿晨的,是阿沫;坐得最靠近阿沫的,是阿晨。可在班里,却没有人比他俩隔得更远。是因为“三八线”吗?不,他们桌子的中间并没有“三八线”。
阿晨是班上的数学课代表,他的数学棒得在年级里可是出了名的,无论是什么奥数奖都非他莫属。然而,阿晨的语文差得也是在年级里出了名的,作文被老师当作反面教材在班中朗读更是家常便饭了。
阿沫是班上的语文课代表。也许父母是大学文学系教授的缘故吧,阿沫的语文棒极了。阿沫很喜欢写散文诗,语文老师说,阿沫的散文诗可以让任何人感动得流泪。可是,不知为什么,阿沫一上数学课就头晕,数学成绩也只有倒数第一的份。
数学天才不晓文,语文尖子不懂数。本来他们完全可以互相学习,可阿晨和阿默偏偏互相“歧视”,就好象美国白人瞧不起非洲黑人一样,再加上一点“优秀”的架子,所以尽管“坐在咫尺”,却老死不相往来。同桌一年多,别说没有交流,就连话也少得出奇。有时,同学们打趣地说阿晨和阿沫没有交流是上天的安排。谁让他们父母给他们取了这样的名字啊――阿尺、阿沫。
“阿晨+阿沫=沉默”。
一个早读的二十分钟读书中,学习委员读到了这么一个故事:“在一场大火里,有上百人逃不出去。可在逃出的11个人中,竟有一个是瞎子,一个是跛子……原来,在大火逼来时,瞎子背起跛子当跛子的腿脚;跛子指引瞎子,当瞎子的眼睛。他们有了心灵上的交流,有了彼此的互补。于是,两个残疾人便从大火中逃生了……”这个故事让同坐在一张桌子上的阿晨和阿沫大大震惊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互补原来如此重要!此时,阿尺和阿沫都不由自主地望着对方。这两位“残缺者”在彼此的眼中,读到了渴望。
奇迹般地,第二天一早,阿晨放在桌上的作文本上圈圈点点地被修改了不少病句;而阿沫桌面的数学试卷上写了正确的答案和解题技巧。阿晨激动地望着阿沫,阿沫微笑地望着阿晨。这也许时同桌一年多来的第一次交流,感觉挺好。于是,在课间,教室里便多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阿晨和阿沫在讨论,再谈笑。终于,阿晨的语文不在落后了,阿沫的数学成绩也慢慢地赶了上来。
有一天,看着正做“X+Y”、“之乎者也”交流的阿晨阿沫,组长像发现新大陆般地叫起来:“我们一直都忘了,阿尺和阿沫都姓‘吴’!这两个代表本来就是同路人嘛!”同学们顿时恍然大悟。
12月25日,圣诞节。也许有了交流的人都会彼此心灵感应吧。这天,阿晨送了阿沫一张精致的圣诞卡,阿沫也送了阿晨一张漂亮的圣诞卡。阿沫打开一看,是一道证明题:
已知:阿晨和阿沫
求证:阿晨+阿沫≠沉默
证明:∵阿晨叫吴晨
又∵阿沫叫吴沫
∴由于吴晨+吴沫,提取公式,得:
吴晨+吴沫≠吴(晨+沫)=不沉默
结论:吴晨+吴沫≠沉默
吴晨+吴沫=交流
阿沫看了之后,说:“你这家伙,幽默指数还挺高的嘛。”
阿晨打开阿沫的圣诞卡,里面是一首小诗:
花儿与鸟儿交流,
鸟儿就懂得把她那孕育着生命的种子带到他方;
风铃与微风交流,
微风就懂得吹出风铃生命那动人的旋律;
阿沫和阿晨交流,
数学成绩芝麻开花节节高;
阿晨和阿沫交流,
语文不在需要搔脑勺;
阿晨加阿沫不再等于沉默,
因为他们懂得,
生命中,有一种美丽叫交流。
阿晨望着阿沫,笑了。阿沫望着阿晨,也笑了,很美,真的。
『结尾语:这一篇一定要给精华啊,我想了很久才写出了这部辉煌巨著的哦(真是好笑,这也叫辉煌巨著)』
上一篇:粉红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