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子陵钓鱼台怀古

智库作文
2018-10-04
0

少年时,背诵唐代诗人柳忠元的一首《江雪》诗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其意境和思想,我不胜其解。自从来到富春江这个美丽村镇,与严子陵钓鱼台为伴,触摸天下第一隐士的思想脉搏,实在是早生华发的我在有生之年之幸事。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何其闲适,又何其逍遥!千百年来无数华夏之士来过严子陵钓鱼台,在他们其中,留下千古佳句的同时,也许也在了结他们心中埋藏着的一种隐士情节,山水之风,悠然垂钓,构成华夏文化深处独特的一道风景线。集自然和人文的严子陵钓鱼台,灵山秀水,人文荟萃。为品尝这蕴藏着一江浑厚文化之水,自古称其为隐士之源头的严子陵钓鱼台,我决定独自前往,带着少年时“独钓寒江雪”心境,去寻觅远去隐者的踪迹。

乘船来到严子陵钓鱼台,沿着盘旋在山间的青石小路,我仿佛漫步在那久远的历史长廊中。踩在这载满了风雨沧桑的青石板,伴随着发出的声音,我的思绪在跳动,那声音好似远去的隐士吹奏出来的音符,清风雅致而又厚重苍劲,我静静地聆听这古老的心声,“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这首宋朝范仲淹的千古绝唱在这山谷中回响着……我咀嚼着子陵钓鱼台的滋味,躬耕垂钓,清茶淡饭,逍遥自在,消隐终生,这是千百年来多少隐者魂牵梦绕的生活归宿。

伴着这山谷的声音,在不经意中我独自登上了东台,站在那突兀的岩石上,俯视着无声流逝的滚滚江水

,严子陵的背影早已消失在这无际的江水中,河床沉淀着富春江的泥砂,也沉淀着隐士的情素。隐士到底是什么?我思索着,此时不禁又想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先生,这位怀揣着高尚社会责任感的前辈,为何到此高歌仰望严子陵?华夏男儿是投身于,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社会洪流中;还是甘做独善其身的归隐之者?似乎很值得玩味。想到此时,一股山风忽然扑面而来,凭风而立,我的思绪随着那山风顿时驰骋在辽阔的天际……,“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毛泽东一首《沁园春・雪》,描绘出如此豪迈的场景,使人多么向往置身在那风尘滚滚、金戈铁马的壮烈画卷中,我不由转身眺望西方。

遥想姜子牙当年,头戴斗笠,身披蓑衣,离地三尺,直钩垂钓在渭水之滨,路上行人皆不知其意,唯有周文王察视到这位睿智老人的思想火花,于是躬身而请,竭诚相邀,从此周文王在这位满腹韬略、高瞻远瞩的老者辅佐下,得以宏图大展,开创了西周王朝的基业。

风停了,我收住如脱疆野马的思绪,慢慢地走下山去。

我乘船归去,再次回首远望严子陵钓鱼台,心中又泛起阵阵波澜……严子陵和姜子牙这两位同是钓鱼者,最终却选择了不同生活理念,有道是“老夫聊发少年狂”,白发苍苍的姜子牙壮志不减;少年高名的严子陵,却道是“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归隐于飘渺的山中。

看着晚霞映照在碧绿的江面上,我那寻觅

遥远的古人踪迹之情,还余兴未尽,故借宋朝《望江南》词牌,作词一首,聊以自慰。

望江南

严子陵钓鱼台怀古

心未老,休将白发愁。江南垂钓子陵梦,一江春水逝东流。登高望渭河,风云起,飞马向天穹。谁知姜尚天下心,文王笑谈岸行人,不解江山情。

相似作文

严子陵钓鱼台怀古
2018-10-04 14:3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