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过沙锅过桥米线、大碗过桥米线,就是还没吃过土罐药膳过桥米线,所以看见树在花鸟市场旁鑫鑫土罐药膳过桥米线的招牌后,就情不自禁走了进去。
老板是地道的红河州人氏,老家就在过桥米线发源地的那座桥旁边。店里的服务员也是从红河请来的。问老板,“为什么采用土罐装米线?”他说,“土罐过桥米线是过桥米线最原始的吃法,最早的过桥米线就是用土罐盛的汤,因为土罐保温性能特别好,给丈夫送饭的妻子虽然经过长途跋涉,但丈夫仍能喝到滚热的鸡汤”。
土罐虽然还是那个土罐,可口味已经大有改进,融合了蒙自、建水、个旧三个地方的风味在里边。因为,土罐是老板专门从建水带了样品来玉溪订做的,源于蒙自的最原始的过桥米线风味仍然没变,但店里的主厨——老板娘是个旧人,手艺上未免带点个旧口味,所以这罐米线的风味就有三种了。一罐三味还有另外一种阐释,即第一种味,客人先喝原汤,鲜甜;第二种味,放入酸菜,开胃;第三种味,放入辣椒等调料,爽口。
汤,可不是一般的鸡汤,老板娘在汤里放了丹参、太子参、枸杞等中药材,不仅起到调味作用,还具有健脾养胃的功效。
土罐加药膳,玉溪独此一家。
服务员端上土罐,罐里是滚烫的汤,放入摆放得整齐而且漂亮的辅料,香味扑鼻而来,迫不及待的先喝了口汤,差点没把舌头烫起泡。喝汤地勺是最特别的,因为土罐有点深,一般的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