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改文寻隐者不遇

智库作文
2018-06-08
0

寻隐者不遇

作者:【贾岛】年代:【唐】体裁:【五绝】类别:【未知】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注解】:

1·隐者:古代指不肯做官而隐居在山野之间的人。

2·不遇:没有见到。

3·言:回答说。

4·云深:指山深云雾浓。

【韵译】:

苍松下,我询问了年少的学童;

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山中。

他还对我说:就在这座大山里,

可是林深云密,不知他的行踪。

【评析】:

这是一首问答诗,但诗人采用了寓问于答的手法,把寻访不遇的焦急心情,描摹得淋漓尽致。其言繁,其笔简,情深意切,白描无华。以白云比隐者的高洁,以苍松喻隐者的风骨。写寻访不遇,愈衬出钦慕高仰。这首诗有人认为是孙革所作,题为《访夏尊师》。

--引自“超纯斋诗词“bookbest.163.net翻译、评析:刘建勋

贾岛是以“推敲”两字出名的苦吟诗人。一般认为他只是在用字方面下功夫,其实他的“推敲”不仅着眼于锤字炼句,在谋篇构思方面也是同样煞费苦心的。此诗就是一个例证。

这首诗的特点是寓问于答。“松下问童子”,必有所问,而这里把问话省略了,只从童子所答“师采药去”这四个字而可想见当时松下所问是“师往何处去”。接着又把“采药在何处”这一问句省掉,而以“只在此山中”的童子答辞,把问句

隐括在内。最后一句“云深不知处”,又是童子答复对方采药究竟在山前、山后、山顶、山脚的问题。明明三番问答,至少须六句方能表达的,贾岛采用了以答句包赅问句的手法,精简为二十字。这种“推敲”就不在一字一句间了。

然而,这首诗的成功,不仅在于简炼;单言繁简,还不足以说明它的妙处。诗贵善于抒情。这首诗的抒情特色是在平淡中见深沉。一般访友,问知他出,也就自然扫兴而返了。但这首诗中,一问之后并不罢休,又继之以二问三问,其言甚繁,而其笔则简,以简笔写繁情,益见其情深与情切。而且这三番答问,逐层深入,表达感情有起有伏。“松下问童子”时,心情轻快,满怀希望;“言师采药去”,答非所想,一坠而为失望;“只在此山中”,在失望中又萌生了一线希望;及至最后一答:“云深不知处”,就惘然若失,无可奈何了。

然而诗的抒情要凭借艺术形象,要讲究色调。从表面看,这首诗似乎不着一色,白描无华,是淡妆而非浓抹。其实它的造型自然,色彩鲜明,浓淡相宜。郁郁青松,悠悠白云,这青与白,这松与云,它的形象与色调恰和云山深处的隐者身份相符。而且未见隐者先见其画,青翠挺立中隐含无限生机;而后却见茫茫白云,深邃杳霭,捉摸无从,令人起秋水伊人无处可寻的浮想。从造型的递变,色调的先后中也映衬出作者感情的与物转移。

诗中隐者采药为生,济世活人,是一个真隐士。所以贾岛对他有高山仰止的钦慕之情。诗中白云显其高洁,苍松赞其风骨,写景中

也含有比兴之义。惟其如此,钦慕而不遇,就更突出其怅惘之情了。

改写

高高的山上云雾缭绕,睡了一夜的小草贪婪地吮吸着甘露,小鸟唱着歌迎接喷薄欲出的太阳。薄薄的雾霭中走出一个人,这就是诗人贾岛。

山上杂草丛生,一道蜿蜒曲折的小路伸向天边。路边的花朵竞相开放,万紫千红,美不胜收,蜜蜂、蝴蝶不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俯瞰山下,一条小溪潺潺流过,一幢幢房屋鳞次栉比,菜园、树林、田野......到处充满了悠闲的田园气氛。

贾岛踱着步,皱着眉头走在山路上,不时地环顾四周,似乎在找些什么,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山上清新的空气,动听的鸟啭,泥土的芬芳,美丽的景色,都不能驱赶贾岛心中的郁闷之情。

原来贾岛要去拜访一名隐士,可怎么也找不到。突然,他眼前一亮,在一棵高大的松树下,有一位童子正在专心致志地看着一本小说,贾岛心想:也许这个儿童就是隐士的童子吧。他加快步伐,走到童子的身边,和蔼地问:“请问童子,你师傅隐居在这儿吗?”童子放下手中的读本,看了看贾岛,点了点头。贾岛又问:“那你知道你师傅去哪儿了吗?”童子说:“不太明白......哦,也许他在山顶吧!”贾岛迫切的问:“那你可知你师傅去做什么吗?”童子思讨了片刻,答曰:“师傅去那边采药了,但我不太清楚他的具体去处。”

贾岛翘首遥望山顶,只见那儿云雾环绕,隐隐约约看见一个人影在晃动,却又马上消失在无边无际的云雾之中...

...

贾岛眺望着远处,情不自禁地赞叹道:“啊!多么清高、恬静、悠闲自在的生活啊!”于是,他诗兴大发,提起笔写下了这首诗--《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改写《寻隐者不遇》

今天早晨,睛空万里,云雾漫天。太阳公公把这美丽的一切都镀上了一层金黄色。一群群美丽的小鸟,在绿树的枝头欢蹦乱跳,叽叽喳喳地唱着动听的歌儿。诗人被鸟儿的叫声吵醒,推开了窗户。啊!空气多么清新、凉爽,令人振奋。诗人贾岛想:天气这么好,我今天就去拜访一下隐居在山中的老朋友吧!他便整了整衣冠,立即动身上山了。

诗人来到山脚下面,山上云雾弥漫,真不知道朋友身在何处。山脚下,大樟树撑起了绿荫大伞,上面有千百只小鸟雀欢快地飞跃、歌唱,好像是要去山上演出的演出团队。诗人伴随着叽叽喳喳的鸟叫声,伴随着幽静的境界踏上了旅程。

一路上,群山起伏,林海莽莽。在绿色的林海中还眯缀着一簇簇的小黄花儿。小河清澈见底,水中一溜烟不时地有小鱼小虾在水中快乐地游动着,像蓝色的绸缎中镶上去的五彩宝石,多么美好呀!怪不得诗人的朋友要住在这种美好的地方。

不知不觉,诗人就来到了这一座草房前,一位小童子正在有条不紊地扫着地。诗人走到他跟前,亲切地询问道:“你的师傅到哪里去了?”童子抬起了头,望了望诗人,便歪着脑袋想了想,说:

“我的师傅上山采药去了。”诗人感到心里有些惆怅。这时,童子补充了一句:“我知道他在这大山上。”诗人仿佛看见了一线希望,急切地问到:“你师傅在山的哪里?”童子指了指大山,无奈地摇摇头,说:“我不知道。”诗人彻底失望了。

回到住处后,他挥毫写下了这样的诗句:

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今天,天气晴朗,阳光明媚,我去寻找隐居在山中的朋友。我沿着石头小径走着,旁边野花争奇斗艳、芳香扑鼻,小草翠绿翠绿、生机勃勃。山上的树高大挺拔、枝繁叶茂,树叶青翠欲滴。潺潺的溪水清澈见底,景色秀丽宜人。我被陶醉了,可我去哪里找我的朋友啊?

走着走着,我忽然看见前面一棵大松树下站着一个小男孩,我满怀希望地走过去问他:“小朋友,你认识某某吗?我是他的朋友,我找他有事。”小孩仰起头,打量了我一下,说:“你找的是我师父吗?他现在去了采药。”我说:“那你知道他在哪儿采药呢?你能不能带我去呢?”小孩摸摸头,手往山上一指,笑着说:“你看,山上云雾迷蒙,我也不知道师父在哪个位置采药。”我摇摇头,彻底地失望了,看来这次是白跑一趟了。

在回去的路上,呼吸着满山清新的空气,沐浴着凉凉的轻风,我心里不由自主地想着:若我也能避开尘世间的纠纷,住在这儿那该多好,我真羡

慕我的朋友啊!

大诗人贾岛去一座山上去寻访一位隐居山中的高人。贾岛走啊走啊,走到一棵松树下正好碰到高人的小徒弟,树上的松鼠正在采集松果,准备过冬。

贾岛有礼貌地说:“请问你师傅在屋内吗?”

“我师傅采药去了,不在屋内。”童子说。

贾岛心有不爽,却不敢表现出来。

就在这时,童子又说话了:“就在这座山里。”

贾岛心情从低潮又升入了高潮。贾岛满心欢喜地说:“那尊师具体在什么地方呢?”

童子摇摇手中的竹鞭,说:“山中云雾弥漫,具体在什么地方我也不知道。”

贾岛的心情彻底跌落了谷底,跟童子告了别,挥挥袖离开了。

http://www.inedu.cn/StuU/pullulateSpace/Writing/zw_detail_P00.aspx?wri_id=177552

相似作文

诗改文寻隐者不遇
2018-06-08 09:3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