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年级时,我听过一节受益非浅的数学课。
记得那天,我们学的是100以内的减法,我本以为还是和以前一样,老师别无寻常的台上讲,我们是外甥打灯笼照旧(舅)听。但是,这次却非同寻常了。
刚一上课,数学老师就发给我们每人五张卡片,卡片上面印着不同的数字。然后老师把两个同学叫到讲台上,让他们从自己的卡片中各抽出两张,拼成两组数字。大的数放在上面,小的数字放在下面,例如:
32
-25
———
接下来老师一改往日的严肃,开始给我们讲故事了
5向2讨债:“你这个人简直是一点诚信都没有,快把从我这借的五元钱还我!”
2回答说:“哎!老兄呀,不是我不给你,我这几天待业在家,没人雇佣我,我只有两元钱了……”
5开始撒赖:“我不管,我不管,反正你得还我!”
2非常气愤:“真不够意思不就是五块钱吗?还你就是了。”
2气冲冲地跑到3家,哀求3说:“5这小子不够哥们,总是上我家要我欠他那几块钱。我现在没钱,兄弟你就借我5块钱吧!”
“借你5块干吗,给你个整数日后你也好还我呀”3是个爽快人,让2写了个借据(老师非常迅速地在3上划了个点)
这样2不但还上了5的债自己还剩余7块钱,老师在上面那个算式上写下了答案。
我们一下子就全明白了。
“5回到家后,想大家一起相处都是患难兄弟,2那么拮据我还逼他还钱……他越想越不是滋味拿着那5元钱赶紧给2送去。”老师又在黑板上列了一个25+7的算式,我们算完正好是32。
老师又让我们每个同学照着老师的样子列出两个算式计算出来,又叫两个同学讲讲他们的借钱还钱故事。我们很快就掌握了100以内的减法运算。
这节课引起了我对枯燥乏味的阿拉伯数字的兴趣,使我越来越喜欢我的数学老师,喜欢上数学课了。所以这节数学课让我至今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