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蓉蓉
不知大家是否还记得2004年春节联欢晚会那句“I母鸡呀”,意思是我不知道,可咋一看字面意思,好像是我是母鸡,今天,我们还真成了“I母鸡呀”。
星期五,好像成了我们的游戏日,而我们也习惯了老师先前打哑谜,这次也一样,好不容易到了星期五,我们才晓得玩什么,原来,是“下蛋”。
这“下蛋”嘛,乍一听感觉很简单,用膝盖夹着乒乓球,走段路,在前面的鸡窝里(小花盆)把蛋放下,可老师选的工具太高明,弄得比赛也比平时复杂的多!
开始比赛了,我们满不在乎地用膝盖夹着“蛋”,向“鸡窝”走去,扭呀扭,挪呀挪,好不容易“蹭”近“鸡窝”,腿儿蹲呀蹲,膝盖弯呀弯,我要“下蛋”!谁知刚“下”进那瓶口大的“鸡窝”里,蛋却不老实,又弹了上来,让我们目瞪口呆:怎,怎么又上来了?
有了第一次的失误,第二位同学小心得多了,可万事皆备,只欠“下蛋”的时候,那蛋呢?不见了!没在鸡窝呀,难道路上孵成小鸡,长腿跑了不成?
我们就纳闷了:区区一个小鸡蛋,难得了我们这群精英?我们披装上阵继续尝试下蛋。到我了,我小心地……夹着鸡蛋、踮着碎步慢慢往前走,好不容易到了鸡窝旁,“噌”!不等我下,那鸡蛋自己就先滚下去了!结果呢?肯定碎了。
也不光是我如此,其他同学的情形也好不到哪里去,看那朱晓晨,乒乓球在她的
上一篇:我的“喜怒哀乐”温度
下一篇:兴奋